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前前后后 >> 行走大宋 >> 第270章 玄中外,更深玄

第270章 玄中外,更深玄 2/2

其实他心里想问的是这几年要出现荧惑守心天象了吗?天上星星排列和你地上的人能有什么关系?

“言尽于此!”李小乙说完站起身对着二位施礼道:“还请韩承事帮忙费心打听一下这铜人下落,如有信息可派人通知城南薰门附近的李家油铺。”

等到李小乙走了以后,韩清就让人去把编撰里最年长的一个人叫来,此人现在影剧院一直做着编撰。

这编撰已经有六十八岁,也算是应试的学子,但是多次考试未中,本来可以做“特奏名”。但是这人已经心灰意冷,投身到影剧院做了编剧一职。

“特奏名”是宋朝独特的录取政策,用来照顾录取老的考生,宋初赵匡胤规定:凡应试十五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本科出身,这是少见的照顾性质的“破格录取”,名副其实的“恩科”。

宋朝是科举制度的重要发展时期。虽然录取的名额比前代大大增加,但毕竟僧多粥少,屡试落第、五六十岁还在为功名奔波的仍大有人在。

考虑到这些读书人“易农而学,应书躬策至于历年且老而无所成”,皇帝特许在正榜之外,另发一榜恩赐其功名“与微官使之沾禄而后归”,因老人居多,此榜即被戏称为“老榜”。

老榜录取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优待对象主要为五六十岁的老年士子,虽然后来各朝应举数屡有变更,但年龄条件基本不变。

而榜上有名、以特恩获得功名的老年士子们就是老榜官。

名登“老榜”并非易事。宋朝规定:达到“四举”、“五举”、“六举”乃至更多举的老年士子才有资格入选。

宋朝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先由各州举行取解试,合格者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通过后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

这与人们所熟知的明清举人不同,宋朝举人不过是通过州县考试后获准参加省试者的一种临时身份,这些人如果没能通过省、殿试,下次应举仍然需要从州县取解试开始。

因此,“四举”“五举”中就包括一些参加过省试乃至殿试而被黜落的士人,这些人除了年龄上偏老之外,学识方面想来并不差。

老榜官以恩科得出身,名望很难与正榜进士相比。

正榜进士按殿试成绩优劣区分为五等,一甲最优,五甲最次。一甲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仕途前程无量,备受朝廷重视,人人称羡。

与之相比,老榜官虽也依据殿试成绩优劣区分为五等,但是,第一等的前两名(俗称老榜状元和榜眼)也就仅够资格附于正榜最末等的五甲,被授予知县、县尉、主薄等微职,其余四等就更不着边际,任职于州县学,充其量只是蒙朝廷恩赐得到一次“微官沾禄”的机会罢了。

事实上,很多老年士子也把恩榜入仕看作是无奈之举,很少像正榜进士那样炫耀出身。更有一些老榜官着力摆脱此种尴尬处境,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韩清找来这位投身于影剧院的老年士子,特意问了问四果是个怎么回事。

老编撰听完韩清的叙说,想了想就告诉了四果的由来。

原来这四果是摩尼教的别称,摩尼教从唐代时期有国外传入。在唐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阇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中华设寺院,史书反而载有对该教之禁令。

据《通史》所载,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国人严禁参与。

喜欢行走大宋请大家收藏:(www.qqhh8.com)行走大宋前前后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行走大宋最新章节 - 行走大宋全文阅读 - 行走大宋txt下载 - 以然的全部小说 - 行走大宋 前前后后

猜你喜欢: 神话版三国遮天奥运现场一首中国人爆火出圈道君启禀王爷,王妃她又穷疯了魔天记灵境行者儒道至圣纯情女上司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